但当下时代正全球化,各族群之间联系日益紧密,民族学传统内容渐被社会学、人类学所覆盖。
许多曾经属于民族学范畴问题,已经被跨学科研究方法吸纳了进来,更别提处于数字化的当下。
但话说回来,民族学削减并不意味学科消亡,专业存在价值依旧不可忽视。
比如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、对民族关系深入理解等等,特别是我国这种多民族国家。
填报与否在于自身,谈及未来研究方向,还是尽可能调整——数字人文、社会学等多学科交融。
02 教育学
此次学科撤销名单中,教育学总共有14个,位列本榜单第二名。
作为培养教育研究人才核心学科,历来在人们心目中有崇高地位,但如今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。
首先,职业吸引力下降;
在过往象征稳定、体面、以及受人尊敬,从业者们走上讲台,在无数目光中撒播知识种子。
如今随着社会快速发展,教师们不但需要承担沉重任务,还要应对升学率压力、家长期望。
长时间工作与心理负担下,越来越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这条路,甚至选择从事其他职业路径。
其次,教育模式的更新。
早期学生获取知识,可能仅限于课堂,如今互联网、智能社会迭代更新,让教育资源触手可及。
学生可以自主学习,教师不再是唯一知识传递者,更多承担起“引导者”、“支持者”等相关角色。
这种背景下,就要持续提升自身技能,毕竟新兴教育形式层出不穷,如果不能胜任就会被淘汰。
教育学学科点的削减,反映了教育资源重新分配,作为从业者,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
因为教育学不止工作,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,若自己能找到有效教学策略,那岂不为“成功者”?
我也相信,在传统与创新交融中,教育会被推向新高度!
03 管理科学与工程
紧随二者之后的专业,即管理科学与工程,总共被取消了12个学科点。
这个数据并不低,从某种程度上看,反映了管理类专业市场饱和、以及对实践能力高要求。
对于大部分人来讲,这听起来都很高大上,成为众多学生理想之选。
作为高校,有市场那就开设,随着商学院管理类课程快速扩张,导致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激增。
最关键的是,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,横跨了跨数学、经济学、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。
当下社会从来不在于广,最起码得擅长专注,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,恰恰遭遇了这一病痛。
比如运营管理、供应链管理等等,这些理论性课程“泛而不精”,难以提供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作为企业来讲,更青睐于“实战型”人才,而不是理论学术管理者,更别说当下市场瞬息万变。
很多人难以感同身受,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比如你现在拥有一家公司。
那么,你会不会聘请一位本专业应届毕业生,成为管理者?
答案不言而喻,好多事情需要经历,否则说得再多都是徒劳。
至于能否填报,这没有那么绝对,只是希望专业学习者,在学习理论时要多在实践上下功夫。
因为未来管理领域中,数据分析、信息系统等环节依然重要,毕业生需要做到将知识“落地”。
写在最后
教育部此次撤销298个学科,传递出的信号似乎很明确:
高等教育,正在向着更贴近社会需求、更具实践性的方向转变。
这既是对教育资源的一次优化,也是对未来社会需求前瞻性判断。
对于考生来讲,需要专注于专业深度、广度,着眼于自身实际应用价值,尤其反思这三个问题:
我们社会需要怎样的专业?我们国家需要什么样人才?我们教育需要培养什么人才?
如果这些答案自己都很明确,那么一定会做出最佳之选!